????帝辛聽罷,沉吟良久,方息其念。
????且說文王病勢日日加重,有加無減,眼看就要病危,文武問安,非只一日,這日,文王傳旨,宣丞相進宮,當即,子牙進入內殿,至龍榻前啟奏道,“老臣姜尚奉旨入內殿,問候主公,貴體安否?”。
????文王道,“吾今召愛卿入內,不為他事,吾居西北,坐鎮兌方,統二百鎮諸侯,感蒙圣恩不淺,方今天下雖然大亂,但吾跟天子還有君臣名分,吾伐侯虎,雖功成而歸,但心中甚是不安,亂臣賊子,雖人人可誅,但今明君在上,不告天子而自行誅戮,此乃越職,況孤與侯虎一樣的爵位,卻將其斬殺,乃是大罪也。
????自殺侯虎之后,孤每夜聞悲泣之聲,合目必有侯虎立于榻前,吾思吾恐怕命不久矣!今日請愛卿入內,吾有一言,切不可負,待吾死了之后,縱然天子惡貫滿盈,切不可聽諸侯教唆,以臣伐君,丞相若違背吾言,地下不好相見”,道罷,姬昌淚流滿面。
????子牙立馬跪下,啟奏道,“臣承蒙恩寵,身居相位,敢不受命!若負君言,吾便不忠”,君臣正論之間,忽有殿下姬發進宮問安,文王見姬發至,大喜,立馬說道,“吾兒此來,正遂孤愿”。
????姬發行禮畢,姬昌立馬說道,“吾死之后,吾兒年幼,恐妄聽他人之言,肆行征伐,縱使天子不德,亦不可造次妄為,以成臣弒君之名,你過來,拜子牙為亞父,早晚聽其教導,此后聽丞相之言,即聽吾之言,可請丞相坐下。行父子之禮”。
????姬發不敢違逆姬昌的意愿,立馬請子牙上座,即拜為亞父,子牙叩頭榻前,嚎啕大哭,道,“臣受主公重恩。雖肝腦涂地,碎骨捐軀,不足以酬國恩之萬一!主公切莫以臣為慮,當保重龍體,不日自愈”。
????文王對子姬發道,“商雖無道。吾乃臣子,必當恪守其職,毋得僭越,留污名于后世,你需得與兄弟和睦,憫恤萬民,吾方能瞑目。見善不怠,行義勿疑,去非勿處,此乃三條修身之道,亦是治國安民之大略也”。
????姬發再拜,領姬昌之命,文王道,“吾蒙陛下不世之恩。卻再不能睹天顏直諫,再不能演八卦教化百姓”,言罷,撒手人寰,年九十七歲,有詩嘆曰:奐美文王德,巍然甲眾侯。際遇昏君時,小心翼翼求,商都三道諫,羑里七年囚。卦發先天秘,易傳起后周,飛熊來入夢,丹鳳出鳴州,仁風光后稷,德業繼公劉,終守仁臣節,不逞伐商謀,萬古岐山下,難為西伯儔。
????話說姬昌逝去,于白虎殿停喪,百官共議嗣位,令姬發繼承西伯之位,自立為武王,武王葬父之后,就尊子牙為尚父,其余百官各加一級,君臣協心治理西岐,盡遵先王之政,四方附庸之國,皆朝貢西土,二百鎮諸侯,皆臣服新王。
????詩曰:崇虎無謀枉自尤,欺君盜國豈常留,轅門斬首空嗟日,挈子懸頭莫怨愁,周室龍興應在武,紂家虎敗卻從彪,孰知不負文王托,八百年來戊午收。
????且說汜水關總兵官韓榮獲得邊報,說文王已死,姜尚立世子姬發為武王,韓榮當即大驚,忙修奏章,送上朝歌,時有上大夫姚中文書房看本,知道這件事后,立馬就與微子共議,“姬發自立為武王,其志不小,意在謀叛,此事不可不奏”。
????微子道,“姚先生,天下諸侯見天子如此荒淫,進奸退忠,各有無君之心,今姬發自立為武王,不日就會有興兵作亂、擾亂乾坤之時,今就將本面君,昏君決對不會以此為患,總是無益”。
????姚中道,“老殿下言雖如此,但還是各盡臣節吧”,當即,姚中抱本往摘星樓候旨,帝辛宣他進見,姚中就啟奏道,“西伯姬昌已死,姬發自立武王,頒行四方,大量諸侯歸心,將來必定為禍不小,臣因見邊報,甚是恐懼,陛下當速速興師問罪,以正國法,若怠緩不行,后果不堪設想”。
????帝辛不屑道,“料姬發一黃口稚子,有何能為之事?”,姚中啟奏道,“發雖年幼,但姜尚多謀,南宮適、散宜生之輩謀勇俱全,不可不預防”。
????帝辛道,“愛卿之言雖有理,但姜尚不過一術士,能有何作為?”,遂不聽姚中勸告,姚中見帝辛一意孤行,出宮之后,立馬就感嘆道,“滅商者必姬發矣!”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